從高原到國際:小紅書為鄉村工匠解鎖現代化轉型密碼
近日,在農業農村部幫扶司指導下,由小紅書發起的“小紅村主理人學院·鄉村工匠”示范創建專項首站在青海西寧落地,該項目將以產品研發、營銷培訓、品牌塑造為支點,打造鄉村工匠品牌,帶動當地群眾創業增收。
“小紅村主理人學院·鄉村工匠”青海站培訓現場
產品創新:傳統紋樣的現代新生
當東方碰頭文化機構主理人孫遙在培訓課上展示將書法和詩詞融入油紙傘設計時,國家鄉村工匠名師胡蘭索卡第一次意識到,祖輩傳承的圖騰和文化可以如此自然地融入都市年輕人的生活場景。“我們過去總覺得傳統刺繡只能用在服飾上,現在意識到還有更多元設計的可能?!彼母锌l了現場強烈共鳴。
這種對市場化的渴求正通過平臺搭建的橋梁加速落地。培訓現場的實操課上,手工藝人們紛紛拿出設計半成品進行展示,設計師團隊結合現代審美與實用需求提出改進意見。在對話與碰撞中,傳統工藝與現代產品的融合路徑愈發清晰。
據了解,此次項目中,小紅書將通過鏈接手作產品、工藝體驗課程研發方面的專業設計師,構建起“設計師+工匠”的結對幫扶模式,雙方圍繞年輕消費市場需求展開聯合研發,著力孵化親子體驗課程、手工材料包等新型文化消費產品。
數字賦能:從手工作坊到云端市場
小紅書種草學認證講師芳sir的培訓課程,讓學員們領悟到:在注意力經濟時代,線上推廣的核心已從“銷售手工藝品”轉向“傳遞美好生活方式”的構建。一條展示繡娘個人故事的短視頻,其傳播效能可能遠勝于千言萬語的產品說明。
“要讓屏幕那頭的人先愛上手藝背后的故事,再愛上我們的作品?!眹亦l村工匠名師陳玉秀在聽完培訓后說道。這位帶動當地5000余名繡娘就業的帶頭人,計劃將自己的產品宣傳從單純展示刺繡成品,轉向對工藝過程、繡娘故事的動態記錄。“未來我還打算招募線上運營的專職人員,把我們的賬號好好做起來!”
全球視野:從地域IP到文化出海
文化出海策展人蔡青為鄉村手藝人們展現全球化商業實踐案例時,教室里響起的不僅是掌聲,更有繡娘們的驚嘆——她們從未想過自己的作品能在海外備受青睞。這種震撼恰恰揭示了“鄉村工匠”IP打造的深層邏輯:構建“人-產品-村-活動”四位一體的扶持模式,讓個體手藝人突圍升級為地域文化的標桿人物,全方位提升鄉村工匠影響力。
小紅書公益部門項目負責人在談及下一步扶持規劃時透露,平臺將從多維發力構建鄉村工匠長效發展機制,“擦亮”鄉村工匠IP。未來,平臺將精準聚焦一個“扶”字,設立專項流量池,對優質內容進行推薦,系統性提升優質手工藝產品與目標受眾的精準匹配效率。此外,還將聯動專業設計機構與品牌方為鄉村工匠提供現代設計改良建議,開展聯名產品研發,打通從紋樣創新到商業轉化的全鏈條。更值得期待的是,平臺還將搭建文化出海通道,幫助鄉村工匠鏈接國際展會和市集,提升中國鄉村工匠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站在鄉村振興的時代坐標上,“鄉村工匠”的價值維度正不斷被拓展。當千年紋樣邂逅現代設計,當高原繡坊走向國際舞臺,這既是文化基因的現代表達,也是無數家庭命運被照亮的微光。(劉睿智)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