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公布:品質與創新的中國名片
編者按:近期,中辦、國辦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打造中國消費名品方陣”,這是增加優質供給、提升消費品質的重要舉措。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正式發布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名單,包括93個企業品牌和43個區域品牌,從跨越世紀的歷史經典到國際領軍的時代優品再到時尚消費的潮流新銳,為消費者甄選優質產品提供權威參考。本報編輯部特推出專題報道,深度解碼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全方位展示中國品質優勢和品牌魅力。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名單。這份名單既是對歷史積淀的傳承,也是對創新活力的凝聚;既為消費者提供了可靠的消費指南,也為產業升級樹立了榜樣標桿。從百年老字號的匠心傳承到新興品牌的創新突破,從區域特色集群發展到國際舞臺嶄露頭角,中國消費名品有望成為彰顯中國品質、中國創新、中國文化的中國“新名片”。
“國貨嚴選”:
為大力提振消費提供“靠譜購物單”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時,明確將“大力提振消費”作為重點任務。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大力提振消費”。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系統謀劃、部省聯動、分級推進中國消費名品方陣建設。
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名單的公布將助推優質供給激發消費潛力。一方面,這份名單為消費者提供了各取所需選購優質國貨的參考清單;另一方面,通過選樹標桿,引導企業深入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首批中國消費名品的推出恰逢其時,為大力提振消費擴大國內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加快建設中國消費名品方陣,有助于進一步提升中國消費品牌的影響力和消費者信任度,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名單解析:
看中國消費名品體系如何構建
首批中國消費名品涵蓋輕工、紡織、食品、醫藥四大領域,共包含93個企業品牌、43個區域品牌和42個中國消費名品成長品牌。這份名單從歷史經典、時代優品、潮流新銳三個維度,構建以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為主體的中國消費名品體系。
從品牌構成看,名單分為“歷史經典”“時代優品”和“潮流新銳”三個類別,傳統與創新并存、傳承與發展并進。歷史經典品牌如同仁堂、老鳳祥、古越龍山等,承載了深厚的文化積淀和工匠精神;時代優品如伊利、華熙生物、東阿阿膠、鄂爾多斯等,則以穩定的高品質和廣泛的市場認可度成為行業新標桿;潮流新銳企業則代表著消費新風尚,它們以創新設計、獨特功能和前沿技術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新需求。
區域品牌名單同樣引人關注。43個區域品牌充分展現了“一域一品、集群發展”的特色優勢,形成了區域特色產業名城的特色名片。東部沿海地區依托產業鏈優勢,聚焦輕工、紡織等領域,打造鎮江香醋、西湖龍井、景德鎮陶瓷、陽江五金刀剪等專業化標簽;中西部地區則通過將特色資源轉化為品牌價值,通過地理標志產品實現“資源—品牌—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如貴州的赤水河谷中國醬香、西藏的那曲冬蟲夏草、寧夏的中寧枸杞等,正是區域品牌成功轉化為特色產業名片的典范。此外,超過六成的區域品牌來自縣域,以“小產品大產業”的模式激發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深度觀察:
透視中國消費名品進階密碼
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名單的出爐,為中國消費品高質量發展掀開了新的篇章。從這份名單,我們能夠破譯出中國消費名品的“進階密碼”。
——中國品質,筑牢消費信任基石
品質是名品的根本,是消費信任的基礎。首批中國消費名品無一不是質量標桿,以穩定可靠的產品質量贏得市場認可,以精益求精的工藝追求成就品牌。
從輕工制造的“匠心工藝”到紡織行業的“一絲不茍”,從食品領域的“原料精選”到醫藥研發的“精準有效”,這些名品的高質量讓其獲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無論是百年老字號的傳統秘方,還是現代企業的標準化生產,保證質量始終是不可突破的底線。
質量升級已從簡單的“合格不合格”進化為全方位的品質體驗。聚焦產品安全、功能實現、環保健康、使用體驗等維度,首批中國消費名品構建了立體化的品質保障體系。正是這種對品質的堅守,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邁進。
——中國創新,激活發展內生動力
創新是名品的靈魂,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在產品、技術、模式等多維度展現了中國企業的創新活力。
在產品創新層面,從智能家居到功能性食品,從生物醫藥到智能穿戴,這些中國消費名品抓住消費升級機遇,以獨特的創意設計和產品功能滿足新興需求,彰顯了中國企業的市場敏銳度和創造力。在生產環節創新方面,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成為名品企業的共同追求。不少企業已構建起柔性生產線、數字孿生工廠和全鏈路質量追溯系統,實現了從“制造”到“智造”的躍升。人工智能賦能、工業互聯網應用、綠色低碳技術等在消費品領域的落地,正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
更為難得的是,不少名品企業已從“跟跑者”成長為“并跑者”甚至“領跑者”,在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其國際競爭提供了堅實支撐。
——中國文化,塑造品牌獨特氣質
文化是品牌的靈魂,首批中國消費名品深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文化積淀與現代創新相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品牌價值。在這份名單中,歷史經典品牌如同仁堂、古越龍山等,傳承百年匠心,將中醫藥文化、釀造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產業。時代優品如鄂爾多斯、華熙生物、仲景等,則在傳統文化元素中注入現代設計語言,創造出既有文化底蘊又符合現代審美的產品。
文化不僅賦予產品獨特氣質,也為品牌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通過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式審美”,傳遞“中國式生活”理念,首批中國消費名品不僅傳遞了品牌價值,更彰顯了文化自信,擦亮了中國消費品的特色和招牌。
——全球視野,提升國際競爭力
全球視野是中國消費名品的重要特質。首批中國消費名品不僅扎根本土市場,更放眼全球舞臺,在國際競爭中積極展現中國制造的獨特魅力。
不少名品企業已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等建立了研發中心、生產基地和營銷網絡,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通過國際認證、標準制定、品牌收購等方式,這些名品企業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以實際行動展示了中國制造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名單的發布,是順應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創新之舉,也是提升中國品牌競爭力的生動實踐。這場品牌革命正催生更多閃耀世界的“中國名片”。面向未來,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將以“頭雁效應”帶動更多中國企業深耕品質、鍛造品牌,不斷提升供給質量,助力大力提振消費,推動更多的中國消費名品熱銷全國、走向世界。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