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柑橘”如何撬動“大產業”?解碼四川蒲江農產品暢銷海內外的密碼
“柑橘、獼猴桃、茶葉是我們的三大‘寶貝’,連片種植面積已達60萬畝,形成年銷售收入超120億元的產業集群。”22日,在成都舉行的“萬千氣象看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蒲江專場上,蒲江縣委副書記、縣長趙鋼向媒體分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成果。
圖為“兩個替代”蒲江耙耙柑豐收。蒲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當下正值“不知火”豐收季,地處北緯30度水果“黃金種植帶”的成都市蒲江縣,一群身著工裝的“新農人”正將柑橘裝箱,并通過冷鏈發往海內外。依托罕見的紫色土壤及優良生態,蒲江孕育出“爆款”農產品。“蒲江獼猴桃”是全國首個帶“碳標簽”的獼猴桃,“蒲江耙耙柑”拿到了國際“綠色通行證”,這些“蒲字號”農產品遠銷歐洲、北美、東南亞、非洲。
蒲江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吳疆介紹,該縣在四川省率先推行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的“兩個替代”工程,5年來建設103個基地,273農產品項農殘檢測參數“零檢出”。通過這一種植模式,“蒲江耙耙柑”離地均價達到了每斤4元,高于傳統種植30%以上,既種出綠色優質的水果,也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
品牌化戰略激活蒲江縣全產業鏈價值。吳疆表示,蒲江縣創新開發柑橘巧克力、獼猴桃果酒等10余種產品,孵化“長秋禪橘”等30余個品牌,“蒲江愛媛橙”“蒲江獼猴桃”分別成為全國橙類、獼猴桃類首個“碳標簽”農產品。此外,蒲江丑柑、蒲江獼猴桃、蒲江雀舌三大品牌總價值達到了426.57億元,蒲江也成為擁有三個地標品牌且全部進入中國區域品牌榜單前40強的唯一縣級城市。
農產品賣得遠,產業配套功不可沒,蒲江縣建成了水果生鮮從田間到餐桌完備的冷鏈物流產業體系。數據顯示,當地培育和引入倉儲冷鏈經營企業240余家、電商主體7800余家、配套包材生產企業30余家、物流企業27家,形成年周轉量超100萬噸、發貨量超1億件、覆蓋27個省級區域的全冷鏈配送能力。2024年,蒲江優質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突破38億元,出口北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超過5萬噸。
“我們的鄉村里既有‘土專家’,也有‘洋博士’。”在趙鋼看來,蒲江縣農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鄉村人才“引育”“留用”兩促進。近年來,蒲江縣出臺“蒲江十條”等政策,引育100多位高層次人才,培育農村實用人才、農業職業經理人等3萬余人,讓人才扎根鄉村共建共享、共謀發展。(完)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