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茶“泡”出新味道
4月16日,夷陵區鄧村鄉茶農在“坡改梯”生態茶園里采摘春茶。通訊員張國榮 攝
茶產業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更是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葉子”。
四月宜昌,一片片茶山青翠欲滴,茶農們正搶摘春茶。面對市場新形勢,宜昌茶產業如何突圍破局?記者深入探訪。
現狀:春茶消費趨理性
分揀、稱重、登記……4月15日,夷陵區鄧村鄉王家埡茶廠,收購點前人頭攢動,茶農們帶著新采摘的鮮葉排起了長隊。
在王家埡無人茶廠,一片片茶葉在全自動流水線上翻滾,經過“清洗—殺青—揉捻—干燥—提香”等環節,制成干茶上市銷售。
“我們通過清潔化、標準化生產,使茶葉產品質量更穩定。從3月27日開園至今,已經收購了100噸鮮葉,加工了20噸名優茶。”王家埡無人茶廠副廠長田家新說。
在三峽國際旅游茶城,春茶的清新香氣撲鼻而來,茶商們絡繹不絕,忙著品鑒、挑選,貨車正在裝運茶葉。“今年高端芽茶價格比往年便宜了10%左右,平價茶價格波動不大。”宜昌博仁產業負責人向明銳說。
茗道批發負責人黃愛林介紹:“今年春茶比往年結束的要早一點,即將接近尾聲。一般價格在100到200元的平價茶銷量好一些。”
近年來,國內茶葉產量持續增長,市場趨于飽和,而高端禮品茶市場縮水,中低端茶競爭激烈,茶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宜昌茶產業如何轉型突圍破局?
突圍:加速品牌“出海”
投料、勻堆、圓篩、提升、包裝……在宜茶集團湖北蕭氏茶業智能工廠,精制茶原料經過層層加工,制成口味清香的出口茶,漂洋過海運往非洲、中東等地區。
“目前,加工的是50噸出口茶訂單,運往非洲的布基納法索和阿爾及利亞。”宜茶集團湖北蕭氏茶業總經理向清華說。
宜昌茶年出口量6萬余噸,約占全國茶葉出口總量的18%。曾經,宜昌茶多是作為原材料或者配料,通過浙江、湖南、安徽等外貿茶業公司加工后出口。
揚帆出海,從賣原料到賣品牌。去年6月,宜茶集團湖北蕭氏茶業出口茶拼配和小包裝生產項目投產,推動宜昌出口茶形成了從初制、精制、拼配、小包裝、出口等全鏈條閉環。
“我們依托安琪集團海外營銷網絡,產品直銷到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還注冊了出口自營品牌Yivana。”向清華介紹,出口茶將近80%的原料來自宜昌本地茶。
宜茶集團積極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與宜昌一市兩區五縣共240家茶企、合作社形成采銷業務合作。一季度,宜茶集團直營出口同比增長超400%。
賡續600多年的長盛川青磚茶香飄海外,產品賣到了蒙古國、俄羅斯、阿聯酋·迪拜和中東等國家和地區。
破局:切入新茶飲賽道
如今,茶葉消費趨向年輕化、多元化、情感化,宜昌茶如何抓住年輕消費者的心?宜昌正在探索。
今年1月,新中式茶飲品牌茶話弄推出的新年首款新品“谷金滿倉”“谷金桃露”,亮出遠安黃茶茶底。新品一上市便熱賣,百年遠安黃茶通過新式茶飲煥發新生。
在五峰宜茶集團采花速溶茶生產車間,速溶紅茶粉、速溶綠茶粉、固體飲料等產品源源不斷走下生產線。
相比春茶,夏秋茶味苦、顏值不高,一噸價格5000—7000元。宜茶集團立足于夏秋茶,加大研發投入,建成全國首條應用“生物酶催化茶多酚”技術的速溶茶生產線。
加速切入新茶飲賽道,宜茶集團在鄧村鄉新建了一條新茶飲原料生產線,已進入試生產調試階段。
目前,宜茶集團已牽手新茶飲品牌,與茶飲行業頭部企業開展深度合作。一季度,宜茶集團工業深加工業務同比增長60%。
近年來,宜昌茶企也在探索自主研發新茶飲。長盛川推出“巧克力茶”“紐扣茶”等輕量級產品,以及“青磚拿鐵”等新式茶飲;遠安縣旭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出花果袋泡茶產品及綠茶杯泡茶產品;五峰那凡生文化科技(宜昌)有限責任公司闖出冷泡茶新賽道。
茶旅融合產業興。夷陵區的三峽茶旅小鎮,興山縣的巖上茶居帳篷酒店,宜都的大風口茶馬古道研學基地……宜昌積極發展“茶旅+民宿”“茶旅+研學”等茶旅融合新業態,讓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記者趙璟一 譚楊晨雷 通訊員黃海月 曾祥新)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