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三色”產業爆品亮相 山鄉土特產變身“國際牌”
黃連的“黃”、辣椒的“紅”、莼菜的“綠”,在武陵山區勾勒出一幅產業興、山鄉美的生動畫卷。4月14日,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源味石柱——‘三色’產業爆品發布會”在中益鄉柿子壩感恩廣場舉行,洪崖洞火鍋底料、即食莼菜“莼小絲”、中益黃精面等10余款特色產品集中發布,標志著石柱以“三色”產業為核心的特色農業正從田間地頭邁向全國市場、國際舞臺。
黃色黃連:從“苦藥材”到“甜產業”的全鏈升級
發布會上,重慶硒旺華寶公司推出的天麻濃縮液、福林堂“中益黃精舒甘水”等產品備受關注,以黃連為核心原料的系列產品尤為亮眼:黃連切片、黃連花茶、黃連日化品等整齊陳列,展現著“中藥材黃金”的多元可能。
作為全國最大的黃連產區,石柱黃連種植面積達6.2萬畝,年產量占全國60%,唐代即成為朝廷貢品。近年來,當地突破傳統種植模式,建成全國唯一黃連專業交易市場,年交易量占全國九成,并引入國藥太極、九州通等龍頭企業,開發黃連口服液、黃連牙膏等20余種深加工產品。2024年,黃連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5億元,曾經“苦不堪言”的中藥材,如今成為帶動3.2萬農戶年均增收2.8萬元的“甜蜜產業”。“我們還在研發黃連系列護膚品,讓‘土藥材’走進高端日化市場。”石柱縣農業農村委負責人介紹。
紅色辣椒:“石辣”風潮席卷全國餐桌
當小天鵝公司的洪崖洞火鍋底料揭開面紗,現場彌漫的濃郁辣香,正是石柱“紅色辣椒”產業的縮影。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辣椒加工集散地,石柱辣椒種植基地穩定在10萬畝,自主培育的“石辣7號”因色澤紅艷、辣香醇厚,被業內稱為加工辣椒中的“愛馬仕”。
從田間到舌尖,石柱構建起“科研+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建成4個千畝級標準化示范基地,良種自繁率達95%以上;集聚小天鵝、德莊等30余家加工企業,開發火鍋底料、油辣子、辣椒面等200余個產品,年加工辣椒8萬噸。2024年,辣椒綜合產值突破7億元,產品不僅暢銷全國火鍋連鎖企業,更通過跨境電商遠銷東南亞、歐美,讓“石柱辣味”香飄四海。
綠色莼菜:“水中人參”游向國際市場
清澈山泉水孕育的石柱莼菜,因富含膠質和氨基酸,被譽為“水中人參”。發布會上,重慶水火土公司的“莼小絲”即食系列產品首次亮相,開袋即食的便捷性與獨特口感,讓這一傳統出口農產品煥發出新活力。
依托1.4萬畝莼菜種植基地,石柱不僅鞏固了全國最大莼菜產區地位,更在產業鏈延伸上實現突破:與日本株式會社AS簽訂1億美元出口訂單,開發莼菜飲料、面膜、保健品等35個深加工產品,實現從“原材料出口”到“加工品自營出口”的“雙跨越”。2024年,莼菜綜合產值達3.5億元,帶動1.2萬農戶戶均增收1.5萬元。“我們的莼菜面膜已進入日韓高端美妝市場,未來還將開發功能性食品,讓‘綠色生態’創造更大價值。”企業代表表示。
三色賦能:山鄉產業繪就振興圖景
如今,“三色”產業在石柱累計發展75萬畝,2024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64.9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25元,增速居重慶市第三位。石柱縣副縣長王淑蓉在發布會上表示,該縣正著力推進“三色”產業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計劃3年內培育10個以上國家級農業品牌,實現綜合產值突破50億元。“從‘土特產’到‘國際牌’,我們要讓每一份‘源味石柱’都成為鄉村振興的‘金名片’。”
發布會現場,黃連切片在展柜中晶瑩剔透,辣椒制品包裝時尚亮眼,莼菜深加工產品琳瑯滿目——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山鄉物產,正通過科技賦能、產業升級,成為激活鄉村振興的“新引擎”。當“三色”產業的熱潮在武陵山間涌動,一幅“產業強、農民富、鄉村美”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