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農產品打響“綠色牌”
“有了這筆獎補資金,我們做有機茶更有信心了。”近日,新昌縣羅坑山生態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紅云領取市級綠色食品認證獎勵后激動地表示。今年以來,全市已完成兌付茶葉、蔬菜、水果等綠色食品獎補資金119萬元,用“真金白銀”護航綠色農業品牌建設與安全農產品供給。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綠色食品認證,強化新認證、繼續認證和證后監管工作,對新認證綠色食品、繼續認證及地理標志農產品,實行“以獎代補”,分別給予2萬元/個、1萬元/個和10萬元/個的獎勵。截至2024年底,全市擁有綠色食品認證產品達244個,地理標志農產品18個。
作為紹興綠色食品的標桿產業,目前紹興茶葉類綠色食品共有76個。依托這一優勢,我市茶產業率先探索“片區組團式”發展模式,通過標準化生產和數字化監管提升品質。平水日鑄茶品牌管理服務中心發布《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范》,布設213個監測點位,并建立農殘檢測實驗室,實現“包裝前必檢”;嵊州仙巖鎮舜皇村引入物聯網系統調控炒茶環境,柯橋蘭亭街道印山茶園推廣誘蟲燈綠色防控技術,從源頭減少農藥使用。依托“產前—產中—產后”全鏈監管體系,紹興茶葉暢銷國內外。
目前,全市已創建省級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35個,有6家農業主體獲得省級標準化生產績效評價A級。
為進一步擦亮綠色發展底色,構建覆蓋全品類的優質農產品矩陣,今年我市將進一步強化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布局和建設,加快落實《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十條措施》,其中,在綠色生產方面,繼續實施“三品一標”(指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和達標合格農產品)四大行動,計劃新申報綠色食品30個,建成省級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10個、市級重點基地100個,讓綠色生產理念深入人心;在惠農服務方面,強化科技信息下鄉,引導農業主體應用綠色技術,探索生態種植新模式,讓“綠標”成為紹興農產品的金字招牌,為鄉村振興書寫更生動的綠色答卷。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