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特產”文章 助力鄉村振興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扎實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這對于黃山市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黃山市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眾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產”。如何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將“土特產”打造成為推動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是當前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理清家底
夯實發展基礎
一是全面梳理鄉土資源。黃山市的“土特產”資源豐富多樣,涵蓋自然、文化、社會、產業、人力等多個方面??砂凑锗l土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社會資源、產業資源、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六個部分,深入全市鄉村進行全面調查和梳理,編寫黃山市鄉土資源名錄。這不僅是對黃山市鄉土資源的一次全面盤點,更是為后續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全面準確的科學依據。
二是精準定位特色資源。在完成鄉土資源名錄的基礎上,將黃山市的鄉土資源與全國鄉村資源進行對比分析,找出黃山市鄉土資源的獨特之處。將特色資源分為已形成特色、擬打造特色和有潛在特色三個部分,結合鄉土資源的分類,編寫黃山市鄉土特色名錄。通過精準定位特色資源,能夠為黃山市“土特產”產業的發展找準方向,避免盲目跟風和同質化競爭。
三是構建鄉村產業體系。依據鄉土資源名錄和鄉土特色名錄,按照一二三產分類,進一步編寫黃山市鄉村產業名錄。通過構建完善的鄉村產業體系,明確各產業的發展重點和方向,為鄉村產業的協調發展提供指導。
科學規劃
明確發展方向
一是結合政策與實際制訂規劃。結合黃山市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六業千億”行動和美麗鄉村“五微”建設,根據黃山市的實際情況,按照近期、中期和遠期,對現有鄉村資源開發進行科學規劃。近期可以重點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等方面,解決當前制約“土特產”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中期可以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提升黃山市“土特產”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遠期則可以著眼于產業融合和可持續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土特產”產業品牌。
二是創新思路挖掘市場潛力。重點關注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老齡化市場和大健康市場,充分利用并整合好黃山市優美的生態環境、上佳的空氣質量、豐富的林下中草藥資源、新安醫學中的養生理念以及多年的鄉村旅游發展經驗,借鑒國內外先進案例,開發黃山市鄉村中老年健康養生旅居功能。
三是因地制宜優化產業布局。根據黃山市村莊和鄉鎮的特色優勢,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村莊、特色鄉鎮和特色區縣。最終在黃山市形成一區縣一主導特色產業,一鄉鎮一主打特色業態,一村莊一主要特色產品的鄉村產業布局。縱向間,圍繞產業做業態,圍繞業態做產品;橫向間,區縣、鄉鎮和村莊分工合作,一主數輔,形成合力,避免惡性競爭。
產業升級
增強發展能力
一是強龍頭,形成產業集群。除不斷加強對企業、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龍頭的扶持外,重點扶持龍頭特色鄉村。例如,歙縣賣花漁村的梅花盆景產業已經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由于村莊面積、地形地貌以及人力資源等因素的制約,發展受到一定限制??蓪①u花漁村的梅花盆景產業進行產業細分,在此基礎上以扶持村集體經濟以及農村合作社等模式,打造專業種植基地、專業盆景造型基地、專業展示銷售基地等。其中專業種植基地又可以細分為紅梅基地、粉梅基地、白梅基地、黃梅基地、綠梅基地等,讓中國的所有梅花品種乃至世界的梅花品種落戶黃山。再結合歙縣上豐花果山全國最大的綠梅生產基地以及綠梅的藥用價值,打造黃山市集一產的種植、二產的加工、三產的旅游融合為一體的徽梅產業。從而輻射周邊幾個甚至幾十個村莊,最終形成產業集群。通過強龍頭,不僅可以解決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增加產業的實力和影響力,還可以在旅游旺季分散游客,解決游客擁擠問題,同時增加周邊村集體收入和農民收入。
二是補鏈條,完善產業體系。農業全產業鏈環節眾多,黃山市在保證綠色生態健康鄉村產品底色的前提下,重點補齊目前比較突出的短板——加工環節鏈條。以扶持村集體經濟或農村合作社的方式,整合全市相關加工企業或者農家小作坊,與國內最頂尖的相關科研機構聯合建立黃山市主要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工廠。例如,黃山市的山核桃是當地的特色農產品之一,但目前主要以原材料的形式銷售到其他省市加工,效益低下。通過建立深加工工廠,可以將山核桃加工成山核桃仁、山核桃油等多種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同時,完善農產品的保鮮儲藏、運輸銷售等環節,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發展農產品加工、保鮮儲藏、運輸銷售等,形成一定規模,把農產品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三是興業態,拓展發展空間。第一種是利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新業態。例如在新安江山水畫廊旅游項目中充分融入三潭枇杷、三口橘子等相關農事采摘活動、參觀枇杷膏生產基地以及相關農產品購買等活動,形成一二三產有機融合的新業態。游客在欣賞新安江山水畫廊美景的同時,可以參與枇杷、橘子的采摘活動,了解枇杷膏的制作過程,購買當地特色農產品,豐富旅游體驗,同時也促進了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第二種是通過分工細化、鏈條延伸、相互滲透等方式形成新業態。黃山市的特色豆腐及制品資源豐富,如徽州毛豆腐、黟縣臘八豆腐、休寧五城豆腐干、祁門五香豆腐干等,還有楂子豆腐、苦櫧豆腐、觀音豆腐等不同特色豆腐品種。可充分利用新安江以及黃山市內的優質水資源,整合全市特色豆腐文化、特色豆腐產品打造新業態。可以打造豆腐文化主題公園、豆腐美食街等,開發豆腐制作體驗、豆腐宴品嘗等旅游項目,將豆腐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形成獨特的豆腐文化新業態。第三種是借助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等手段形成新業態。結合黃山市鄉村綠色生態產品實現機制,在農產品可視化生產、農產品網絡化認養等新業態上做文章。
四是抓質量,實現品牌興農。首先是政府高位推動,打造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全鏈條的黃山市綠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形成母品牌。在此基礎上,打造徽茶、徽菊、徽梅、徽菜等系列子品牌,建立嚴格的子品牌準入制度和農產品準出制度,借鑒安吉白茶“四標一碼”的做法,建立品牌內所有產品的溯源系統,消費者通過掃碼即可認定產品是否真正出自黃山市,確保品牌內所有產品的質量。引導產業走規范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市場化運營、高效化發展之路,實現品牌興農、品牌富農。其次是舉辦黃山市“土特產”年會,在此基礎上,結合“雙招雙引”工作,結合新安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結合中辦、國辦聯合印發的《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積極爭取申辦全省乃至全國鄉村“土特產”商貿博覽會。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