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土”字訣 拓寬“特”富路 ——通化縣土特產品崛起探秘
一方水土一方“味”。土特產是獨特鄉土資源孕育的地域產品,也是一個地方獨具一格的重要標志,大有文章可做。近年來,通化縣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培育打造藍莓、林下參、甜糯玉米、紅松松子等特產品牌,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動能。
春季,一份份產自通化縣的土特產“走向”四面八方,不僅傳遞著友愛真情,還蘊藏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漿果之王”
如何點亮致富路
走進光華鎮藍莓產業園區大棚,地膜下的藍莓苗,正努力生長。
藍莓,又名“圓甸果”,享有“漿果之王”的美譽,富含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及花青素,能改善視力、增強免疫力。
在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通化縣政府積極推動光華鎮打造藍莓特色產業小鎮,多舉措推動規模化種植、良種繁育,精深加工、采摘旅游等三產聯動,促進藍莓產業成為產業振興的“加速器”。
步入通化禾韻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收儲中心內,冷氣與果香交融,工人們忙碌而有序。一顆顆掛著白霜的藍莓經過清洗、分揀、包裝,最終轉化為一箱箱精美的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我們現在共有7600畝藍莓種植基地,盛果期單日產量100余噸,收儲基地500名工人同步作業,每日約30噸鮮果從這里通過冷鏈銷往全國各地?!逼髽I負責人介紹說,企業現有1.2萬噸收儲基地,4000噸產品深加工基地,產品涵蓋鮮果藍莓、藍莓果汁、藍莓果干、藍莓果醬、藍莓果酒等系列產品,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小小藍莓果,創富大產業。目前,通化縣藍莓種植面積發展到1萬畝,2024年藍莓鮮果產量約6800噸,實現產值1.7億元。
“百草之王”
勾勒發展“新藍圖”
通化縣,八山半水一分田,森林覆蓋率高達77.1%,是典型山區縣,也是人參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采參祖師孫良墓就在快大人參產業園附近,這里孕育出聞名于世的中國“人參之鄉”。
2024年以來,通化縣緊抓全省推進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機遇,圍繞人參產業千億級目標,多管齊下推動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抓增量方面,通化縣嚴格執行林下山參仿野生種植審批流程,依托國有企業林地優勢,選取500畝繁育基地,與吉林農業大學科研團隊合作,優選“二馬牙”種源繁育,把1.76萬畝、10—15年林下山參作為重點建設基地,同時完善道路等基礎設施,以科技助力產業升級。
在提升品質上,著力培育吉林鑫業林下山參凍干粉精深加工企業,完成生產許可上報審批。并深入調研全縣林下山參深加工企業和產品,有針對性地培育2—3戶深加工企業,實現二產“質”的提升。
在擴大銷售上,嚴格規范快大人參交易市場秩序,加快線下交易平臺建設,將展示場所改造為線下展示體驗店,將通化縣林下山參銷往浙江省主銷區;在線上,依托京東、淘寶、天貓等知名互聯網電商平臺,注冊成立長白山通化林下山參品牌官方旗艦店,形成林下山參營銷的互聯網專有平臺。
截至目前,通化縣人參種植面積9.79萬畝,人參總產量達4125.8噸,全縣人參全產業鏈總產值150.27億元;大型人參加工企業30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0家,開發出人參藥品、飲品、保健品、化妝品、食品五大系列人參精深加工產品數百種。
特色產業
這樣叩開“致富門”
通化縣地處北緯41度、東經125度的“黃金玉米帶”,發展甜糯鮮食玉米種植優勢顯著??h委、縣政府順勢而為,調整種植結構,出臺政策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鮮食玉米產業,帶動3萬多名農民增收。
產業發展,龍頭帶動是關鍵。通化縣探索“企業+合作社+農戶”運營模式,推行“五統一”種植模式(統一整地、統一購種、統一播種、統一肥料、統一收購),形成“企業建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發展格局。
2024年,全縣有8個鄉鎮搞起鮮食種植產業,發展鮮食玉米加工企業16戶,共簽訂鮮食玉米種植面積15萬畝,帶動一大批農戶增收。
通化圣昌食品有限公司與金斗鄉合作,2000戶種植戶與企業合作,種植鮮食玉米1.3萬畝,實現共贏。農民孫家成訂單種植鮮食玉米,每畝地比種普通玉米增收300余元。玉米采收結束后,還到企業打工,增加收入。
“我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不斷提升鮮食玉米產業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笨h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他們將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無獨有偶,通化縣還積極發展紅松產業。紅松兼具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松子價值很高,被譽為“綠金”。通化縣三棚林業有限公司依托技術優勢,繁育1.8萬畝高標準紅松母樹林,年收松塔最高達160萬公斤,職工年均增收2萬余元。
在發展現代林業的進程中,通化縣委、縣政府確立“生態強縣”戰略,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紅松果林,構建“紅松+”產業格局,建設立體林下產業基地,新發展紅松國儲林7500畝。同時,著力拓展產業鏈條,建設立體林下產業基地,進一步延伸紅松林經濟價值,著力培育林業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和示范園區。
在大泉源村一處山坡上,一棵棵紅松樹苗挺立在山間,威靈仙等草藥在紅松苗間自然生長。這是森通實業發展集團公司打造的“紅松+”產業基地。紅松大苗通過嫁接縮短結實期。紅松大苗間,間種著紅松小苗,長幾年以后可以賣大苗。在紅松郁閉之前,森通公司還利用紅松苗株間的空地,仿野生間作長白山地道藥材威靈仙。威靈仙的莖葉春季可以當作山野菜,5年生根部可以入藥,綜合效益顯著。
“北國寶樹”,松果飄香。如今,通化縣圍繞紅松發展的產業項目日漸成熟豐富,一幅幅生態美、產業興、林農富的紅松產業藍圖正徐徐展開。(畢瑋琳)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